滍阳镇:守护文化根脉 让“非遗”绽放迷人光彩
“二十大目标已擎画,新百年启航勇向前。听党话跟党走,社会主义牢记在心间。”近日,从滍阳镇获悉,该镇魏玉红、彭国亮二人荣获示范区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近年来,滍阳镇立足当地生态资源优势,以文化创新为抓手,依托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非遗文化传承的内涵和基因,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有效推动全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加强非遗文化挖掘力度,实现文化融合发展。通过逐一入户走访,积极做好民间艺人信息的收集,搜集、整理、研究民间艺术3项工作。积极开展非遗申报工作,传统根雕技艺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魏玉红、彭国亮获得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搭建非遗文化传承平台,赓续非遗文化血脉。为进一步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和“非遗公益课堂”活动,教授讲解河南坠子、根雕技艺、铜器等3项非遗文化,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非遗文化,让学生和社会爱好者们更好了解非遗文化知识和历史知识,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活动开展以来,非遗课堂教授学生200余人,业余爱好者50余人。
探索非遗文化传播路径,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为了更好传承弘扬非遗文化,丰富群众日常生活,组织非遗文化传承人参与到文化演出、展示活动中,目前,已累计参(展)演活动15场,同时,采取录制小视频的形式进行线上文化展演,利用微信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防诈骗、乡村振兴等宣传多次。
示范区四级调研员、滍阳镇党委书记权国伟介绍,对于非遗文化,会面临很多难题,传承艰难。非遗传承者,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众多非遗项目的传承想要走得更长远必须要抱团发展。下一步,在非遗传承发展的过程中,滍阳镇将积极探索非遗与文旅融合的路子,走出一条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特色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