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党建+网格”,为群众实实在在“解渴”

发布日期:2025-07-18 来源: 浏览次数:

7月16日清晨的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滨湖街道东留村,红绸裹着的打井机铁臂猛地一沉,钻头“哐当”撞上岩层,带着火星的石屑簌簌落下。围观的大爷大妈绽开了笑脸:“听这动静,水要来了!”

旱情里的“揪心事”,网格本上记下来

近日的持续干旱导致东留村地下水位骤降,村里原有的水井年久老化,水位退得像漏了底的桶,村民用水紧张起来。

7月3日,包联网格党员徐晓煜揣着磨卷边的笔记本,蹲在村民杜艳玲家门口。院里的自来水龙头拧开,细弱的水流淅淅沥沥,半天才积起浅浅一层。“天这么热,家家户户都离不开水,用水不方便,太影响咱老百姓的生活了!”东留村村民杜艳玲一边接水,一边抱怨。

这话被网格员张浩记在本上,画了个红圈。当天下午,滨湖街道党工委会议室里,这个本子被摆在了桌中央。“群众拧不开水龙头,咱党员就得攥紧拳头干。”党工委书记王楠指着本子上的红圈,“这事不解决,‘为民办实事’就是句空话。”

“双轨方案”赶在最急时,钻头很快转起来

第二天一早,由党工委书记牵头的工作专班就进了村,大家带着卷尺、测水仪,挨家挨户查水管。

反映情况,报材料、打申请······滨湖街道农业发展中心主任张进豪对接联络区水利移民服务中心,带领区水利移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来东留村实际查看情况。

专班在村委会的黑板上画出“双轨图”:左边写着“应急保供”,党员轮流驻村,每天凌晨3点调水泵,按“先做饭、再洗衣、后浇菜”的顺序分时供水;右边标着“长效解决”,新井选址论证、施工许可审批、设备物资调配······每一步都要扎实。

经过大家的默契配合,短短几天后,一应手续全部落实,为推动项目落地奠定了基础。

7月16日早上6点,打井机刚开到村口,村民们就围了上来。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小元拎着壶热茶,给操作师傅递过去:“师傅,您受累,咱全村人等着您这钻头呢。”

当钻头钻进岩层,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时,人群里爆发出一阵笑。“从接到反映问题到新井开钻,办事处工作人员跑前跑后,连周末都不休息,在现场盯进度。这股干劲儿让咱心里太踏实了!”张小元指着转动的钻头,语气里满是感动。

“预计再有7天,井水就能通到家家户户。”东留村党支部书记张建三说,他站在井边,鞋上沾着的泥还没顾上擦,“到时候先测水质,合格了再合闸,保证村民喝上放心水。”

人群里,小孩子举着水枪,对着天空“砰砰”射击:“等水来了,我要天天冲凉!”惹得大伙笑出了声。

阳光穿过打井机的铁架,在地上投下晃动的影子。钻头还在“咚咚”地往深处钻,像在为东留村钻开一道淌着甜水的口子。而这钻声里,藏着的是“党建+网格”的实在劲儿——把村民的急难愁盼钻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