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治理赋能促蝶变!滍阳镇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发布日期:2025-10-29 来源: 浏览次数:

10月24日,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滍阳镇西滍村,河水蜿蜒绕村,乡村院落绿意盎然,古朴街巷与自然美景相映成趣,一幅和美乡村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这背后,是一场以基层高效能治理为引擎的深刻变革——自去年以来,滍阳镇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和“一号工程”,通过创新基层治理体系,推动西滍村实现“由乱到治、由穷到富、由差到美”的华丽转身,并带动周边梁庄村、郭庄村向国家AAA级景区迈进,勾勒出城乡融合发展的生动图景。

治理筑基:织密“片区+网格+服务”民生保障网


基层治理是乡村发展的“根”,滍阳镇从破局“乱象”入手,构建起多层级、精细化的治理体系。


在顶层设计上,滍阳镇将全镇18个村划分为四大发展片区,推行“片区化”集成发展模式——镇党委选派优秀干部下沉任片区长,聘任片区内优秀支部书记为副片区长,整合资源形成发展合力;西滍村同步创新“一约五会”治理模式,制定通俗村规民约,建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组织,让村民从“旁观者”变为“治理主体”,再通过积分制管理量化村民行为,充分调动参与积极性。


在精细管理上,滍阳镇推广“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模式,形成“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治理格局,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触角延伸至基层的“神经末梢”。西滍村将全村划分为9个网格,配备32名网格员,承担信息收集、矛盾调解、服务代办等职能;同时推行“警网融合”机制,实现“问题在网格化解、治安在网格保障”。


在服务落地中,滍阳镇发放“民生服务卡”,将镇领导班子、片区长及村支书的姓名、电话、服务范围(矛盾调解、紧急求助、隐患排查等)一一列明,群众可随时“手机接单”,干部严格落实“问题不隔夜”制度,第一时间研判、反馈、解决,让这张卡片成为连接干群的“连心桥”。

动能焕新:激活“智慧+产业+环境”蝶变加速度


以高效治理为基石,滍阳镇从“智慧服务提质、产业造血增收、环境颜值升级”三方面发力,让乡村发展既有“里子”更有“面子”。


智慧服务打通“便民最后一米”。依托镇“六位一体”综合治理中心网络,滍阳镇实现全镇村级便民服务站全覆盖,整合民政、社保、户籍等高频业务,构建“一站式”办理体系,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在叶营村便民服务站,网格员仅用手机就帮65岁村民程长留完成移民资格认证,让村民感受到了智慧化服务的便利。同时,滍阳镇通过“六位一体”综合治理中心网络、线上问卷、微信群等渠道收集民意,及时解决村民反映的问题。


产业振兴鼓起“村民钱袋子”。西滍村借力白龟湖、应河生态优势,打造“水韵西滍”轻露营项目,推行“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开业以来实现营收30余万元,28户村民实现“土地收益+务工收入”双重增收;同步推出“滍阳・应滨书苑”文旅品牌,融合研学、采摘、文化体验,更以“村企共建”建成“强村共富工坊”,带动周边村民及大学生就近就业。


环境提升重塑“乡村新颜值”。滍阳镇累计投入500余万元推进基础设施与生态改造:实现主干道“户户通”、安装太阳能路灯、疏通丰收渠、治理黑臭水体,各村建成小游园与文化健身广场。西滍村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开展“美丽庭院”评选,应河经清淤、绿化、造景后,从昔日“垃圾堆积带”蜕变为如今“亲水景观带”,乡村人居环境实现质的飞跃。

创新引领:探索“全域+特色+长效”振兴新路径


着眼长远发展,滍阳镇以创新为驱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活力。


在人才支撑上,引入“共富学院”智库资源,成立“人才驿站”,培育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队伍,为乡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在项目规划上,“水韵西滍”二期加紧推进,将新增生态湿地科普区、美食专列区等功能区,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


在长效机制上,因地制宜为西滍村、叶营村等5个村庄量身定制特色主题项目,避免“千村一面”,通过资源入股、土地流转等方式,让村民既能获得稳定分红,又能参与项目运营,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真正让“治理成果”转化为“民生福祉”。


正如滍阳镇党委书记王晓东所说:“基层高效能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从“片区化统筹、网格化运行、微格化落地”到“民生服务卡”直达民意,滍阳镇不仅实现了西滍村由乱到治、由穷到富、由差到美的“蝶变”,更激活了全域发展活力,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