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示范区:科创点燃产业升级引擎 生态绘就文旅融合画卷

发布日期:2025-10-31 来源: 浏览次数:

“十四五”期间,平顶山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深入落实“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立足优势、精准谋划、聚焦重点,在创新驱动的时代浪潮中奋楫争先,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并进中破局前行,在稳经济、促转型、惠民生的实践中勇毅笃行,不仅为“十四五”圆满收官注入强劲动能,更以昂扬姿态书写现代化建设的“示范”答卷。

科创引领:从“研发攻坚”到“产业赋能”,筑牢创新生态根基

锚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示范区将科技创新作为破局突围的“关键变量”。近年来,示范区以白龟湖科创新城为战略支点,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质量运营、高效率运转”的理念,擘画“一核两区、一环两带”空间蓝图,推动高能级科创平台密集落地、创新主体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成果加速转化,一座要素集聚、活力澎湃的创新生态之城,正以磅礴之势在鹰城大地崛起。

作为白龟湖科创新城核心起步区,示范区深知白龟湖科创新城建设不仅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之举,更是重塑城市能级、推动平顶山向创新型城市跨越的关键一役。为此,示范区全力以赴优化科创生态,打造全市创新“策源地”与人才“引力场”。截至目前,12个省级以上科创平台已在示范区落地生根,以尧山实验室、省科学院平顶山产业技术研究院、炼焦煤资源绿色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为“三驾马车”的创新矩阵,正引领示范区成为豫中南地区科技创新的新高地。

创新的核心在人才,发展的关键在引擎。示范区以超常规举措构建人才政策体系,形成强大“引力场”,吸引顶尖人才与团队纷至沓来。尧山实验室汇聚4名院士领衔的200余人科研“天团”,在第三代半导体、先进碳基材料等前沿领域攻坚克难,取得钠离子电池、肿瘤靶向治疗等一批突破性成果;省科学院平顶山产业技术研究院引进朱美芳院士团队,建成全国首家尼龙新材料概念验证中心,打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最后一公里”;炼焦煤实验室在安全开采领域勇攀高峰,斩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重磅荣誉。与此同时,跃薪智能、纳芯微电子等企业与科研院所深度联动,“科技副总”项目落地生根,让创新链与产业链实现同频共振。

“十四五”期间,示范区科创平台建设成果斐然,新认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省级综合性众创空间1家。通过持续深化对“智慧矿山企业联合创新中心”等载体的跟踪服务,示范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数据见证实力: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稳定在24家,高新技术企业从7家增至12家,真实生物、平高通用跻身省级创新龙头企业;专利申请量从415件跃升至626件,授权量实现翻倍,万人专利拥有量从31.44件增至48.83件,创新实力实现质的飞跃。

产业升级:从“集群集聚”到“未来引领”,塑强现代产业体系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为助力白龟湖科创新城高水平建设、高质量运营,示范区坚持“项目为王”理念,以要素保障的“强力度”换取项目建设的“加速度”,推动基础设施与产业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产,实现从“规划蓝图”到“实景画卷”的快速蝶变。在科技创新的强力催化下,白龟湖畔的科创走廊已串联起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智慧科技三大产业集群,成为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主脊梁”。

示范区立足产业基础与资源禀赋,推动主导产业向规模化、高端化跃升,形成“龙头引领、链群互动”的发展格局。

高端装备制造以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聚集了跃薪智能、平高电气、平高通用等龙头企业。跃薪智能研发出“国内首座无人采矿5G应用成果”,通过5G通信、北斗导航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矿山开采全流程无人化作业,不仅将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更大幅降低安全风险,成为传统装备制造向“智造”转型的标杆。平高通用生产车间申报为省级智能车间,产品能耗下降10%,生产效率提升15%;平高电气储能容量、功率双居国内榜首,全市新能源装机规模增至500万千瓦。

生物医药领域,真实生物作为示范区核心企业,专注艾滋病、肿瘤等重大疾病治疗药物研发,其自主研发的全口服多靶点、长效每周一次艾滋病治疗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可显著降低耐药风险;公司研发的新型恶性肿瘤靶向(创新)药物研发及临床应用,获省级重大科技专项支持。

重点项目是稳增长的“生命线”,更是增后劲的“动力源”。该区围绕平顶山市“7群12链”强链固群的同时,持续优化项目储备结构,建立产业技术链项目动态补充机制,深化与省科学院平顶山产业技术研究院、尧山实验室的合作,推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平高电气、真实生物、跃薪智能等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协同布局,逐步破解“龙头强、配套弱”的产业发展难题,着力将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如今的示范区,主导产业挑大梁、新兴产业添活力,正以集群化、创新型的产业生态,书写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篇章。

生态文旅:从“湖城相融”到“城乡共兴”,打造特色文旅品牌

在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同时,示范区始终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生态文旅建设作为提升城市品质、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白龟湖畔,碧波荡漾与文旅盛宴交相辉映,一幅“湖城相融、文旅共生”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今年以来,示范区以白龟湖为核心,整合湿地公园、环湖观光带、透绿露水休闲带等优质资源,锚定“生态筑基、文旅赋能、城乡联动”三核驱动战略,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构建“亲水休闲、文化体验、城乡互融”的休闲经济生态链,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打造具有鹰城特色的文旅品牌矩阵。“汝瓷集”陶瓷青创市集、市民广场音乐喷泉、白龟湖畔·草坪音乐会、“夜探鹰城·千年奇遇”博物馆奇妙夜等活动,已成为市民游客休闲娱乐的“新标配”。

其中,白龟湖畔·草坪音乐会从“快闪活动”升级为夏日常态化品牌,建立“每周有活动、每月有专场”机制,通过专场演出、大型融合活动,让汝瓷与音乐、说唱、戏曲等文化元素碰撞出绚丽火花,成为年轻人争相打卡的“网红地标”。示范区同步推出“一票畅游”精品线路,串联湿地公园、环湖观光带等景点,并举办“汝瓷集”陶瓷青创市集,让文旅消费焕发新活力。数据显示,非遗相关商户从20家增至50余家,日均客流量超800人次;非遗美食节、啤酒节、消夏购物节等活动接连上演,构建起山水联动、文景联动、文旅融合的消费新格局。

在做优城区文旅的同时,示范区将生态文旅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打造“水韵西滍”“山韵叶营”等乡村品牌,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让乡村成为生态文旅的“后花园”。这些举措不仅改善了乡村生态与人居环境,更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实现城乡文旅协同发展。

利用采煤沉降区生态修复土地,示范区布局创智谷、平发文旅综合中心等项目,推动生态资源与科创、康养、休闲产业深度融合。白龟湖湿地公园成为市民休闲、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创新馆研学体验区打造科技商业综合体。以“湖城一体”为抓手,科创新城正成为近悦远来的“城市会客厅”与“生态科创示范区”。

民生福祉的持续改善,更让发展的温度直抵人心。示范区同步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平顶山一中新校区、老年大学等项目加快实施;公共实训基地提供技能培训、创业孵化等“五位一体”服务,每年可服务2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持续扩大,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站在“十四五”收官的历史节点回望,示范区以白龟湖科创新城为核心,加速构建“一湖映城、双核驱动、三带联动”的发展格局,其崛起之路,正是平顶山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从科创平台搭建到产业体系重构,从生态治理到民生改善,示范区以湖为“媒”,实现创新、产业、生态、文旅全链条融合赋能,已然成为中原城市群中专业型科创示范区的璀璨明珠。

展望“十五五”,新的征程即将开启。示范区将继续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的责任感,聚焦科创能力提升、项目建设提速、服务配套提质,全力推动白龟湖科创新城出进度、出形象、出亮点,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勇毅前行,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示范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