滍阳镇党建“小网格”焕新基层治理生动图景——基层探“治慧”|小网格托起大民生
7月21日,晨光熹微,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滍阳镇贺营村网格员赵慧娜已踏上巡查路。她打开手机“网格通”智能终端,沿着责任网格细致排查环境卫生,发现一处杂物堆积后立即拍照上传。不到两个小时,保洁人员便赶到现场完成清理。
像这样高效的场景,滍阳镇18个行政村的106个网格片区每日都在上演。
在滍阳镇,一张由100余名党员精心织就的治理网格,焕新基层治理的生动图景。
网格化治理:把治理精准扎到“神经末梢”
滍阳镇的基层治理变革,始于网格化管理的系统性重构。
该镇划分为18个基础网格106个网格片区,每个网格都实行定人、定责、定区域的“三定”管理机制。该镇推动党建与网格深度融合,通过支部建在网格上的模式,实现党支部书记与网格长一肩挑,将“两委”干部、党员代表、后备力量全部纳入网格体系,让党组织成为网格治理的主心骨。
“网格化管理公示牌不仅是网格员的‘责任名片’,更是便民利民的‘连心纽带’。”该镇党委书记王晓东介绍,亮明身份的做法既强化网格员的责任担当,又方便群众随时联系、实时监督。
科技赋能:“智慧网格”让治理效能倍增
该镇的网格化管理既有人情温度,更有科技智慧。
依托镇域社会治理“六位一体”指挥中心,该镇大力推广“智慧网格”平台,整合综治、应急管理等部门数据,实现网格事件“发现—上报—分流—处置—反馈—评价”全流程线上闭环运转。
在矛盾纠纷化解中,网格员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推行“网格+人民调解”模式,建立常态化排查体系。通过关口前移、抓早抓小,各类苗头性问题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实现琐事不出网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多元共治:从“独角戏”到“大合唱”
从政府单打独斗到多元协同共治,该镇探索出一条基层治理新路径。
该镇创新建立“镇+站所+村+网格”四方联动机制,联合滍阳人民法庭在各村设立法官工作室,组织乡镇干部、驻村干警、法律志愿者担任法治“宣传员”、纠纷“调解员”,让专业力量下沉网格。在周庄村,民情恳谈会成了村民参与治理的重要平台。村党支部牵头把议事桌搬到村口树荫下、群众院落里,组织村民围绕基础设施改善、环境整治、征地拆迁等身边事民主协商,实现零距离听民意、面对面解民忧。
2025年以来,滍阳镇通过网格系统累计开展法律政策宣传10余次,接受群众咨询200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80余件,办理民生“微实事”60余件,服务群众超2000人次,群众诉求解决率和满意率均保持在98%以上。网格化人居环境整治模式深入人心,村民渐渐形成“环境问题找网格”的共识,主动参与整治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实现网格全覆盖、管理无盲区、服务零距离。
106个网格片区如同106个灵敏的传感器,实时感知着基层治理的脉搏。网格员每年行走数千公里,记录数万条民情日志,将党的政策送到每家每户。镇指挥中心大屏幕上,环境整治、民生诉求、矛盾调解等事项按类别流转,网格事件办结率高达98%。
“小网格托起的是大民生。”王晓东站在指挥中心望着跳动的数据流说,“当每个网格都成了‘有温度的服务站’,每名党员都成了‘流动的先锋旗’,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便真正打通了。”
上一篇:无上一篇内容